


《未婚懷孕的選擇》
Choice Of Unmarried Pregnant
台灣的未婚懷孕議題持續被大眾關注,不減反增的流產人數更是驚為天人,教育內容不完善、青少男女的明知故犯,以及遭愛情綁架,失去自我保護意識,皆是導致未婚懷孕人口逐年增加的原因。

記者/姜霏、陸潔儀、林子祺、陳頤、石奕賢、劉晏妤
根據風傳媒2015年報導,台灣一年約有20萬新生兒,但口服墮胎藥(RU486) 的用量卻高達40萬人次,代表台灣每年墮掉的胎兒數是生下來的二至三倍。其中並不包括未成年懷孕人口數,未成年少女若是沒有家⻑陪同,無法合法進行流產,因此許多⻘少女發現自己懷孕後,私下找尋密醫進行非法流產。
性教育缺漏 易使孩子錯誤解讀
台灣目前的健康教育不夠完善,課程內容鮮少提及「尊重彼此的身體」、「何謂愛情綁架」以及「若非自主性懷孕該如何處理」,而目前健康教育課程多半是認識身體構造,以及安全性行為相關概念,相對之下男女議題較於淺薄。
車籠埔國小健康教育老師顏綺嬅坦言,健教課程談到兩性之間,大部分還是僅限著墨於對異性產生好感時能夠如何表達。
性教育不夠完整,是否會更引起孩子的求知慾,在網路上讀取相關內容,反而自行錯誤解讀?顏綺嬅談到,現代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從網路上或是兄弟姊妹的談話中引起好奇心,再來透過手機、網路搜集資訊,所以獲得的訊息很多都是不正確的。
未婚懷孕背後的真相:情感勒索與教育漏洞
面對「性議題」 家長是主力還是阻力?
「性教育不只是性交」,居仁國中兼任輔導老師黃建銘表示,家⻑是因素之外, 教材夠不夠吸不吸引人,如何引導也是個問題,孩子不會不懂性行為,重點在於怎麼控制不在不適當的地點、時間發生性行為,當孩子對異性很好奇、有衝動的時候,該怎麼去解決問題,其中最大主力還是家⻑,不是每個家⻑都能夠接受所有教材,一定會有很多意見。顏綺嬅提到,家人能夠進行的輔導其實很多,因為這類議題較敏感,所以在教學上會用稍微模糊的觀點呈現。
有一種狀況是家長不願意談,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反而一直維護小孩,因此就會有很多小爸爸小媽媽,顏綺嬅說:「越不跟孩子談越是問題」,家庭教育相當重要,有些家長也需要補充這方面的新知,包含個人的清潔衛生及相關的防護措施,家長本身對於性教育的知識或許都相當不足。
慾望當前,愛情仍存在嗎?
多數女性將愛情視為重心,容易遭愛情綁架,即便明知男方的要求會傷害自我身心,但卻也容易妥協,造成難以承擔的後果。
深入知曉求助窗口 扭轉懷孕傳統觀念
尋求社福機構幫助的未婚媽媽不佔少數,不論是透過政府、學校或是主動尋找相關單位,皆希望能平安且自在地待產。如果更多人了解社福機構,也許在做不同階段的抉擇時,會有不一樣的結果。

「不檢點」
「不道德」
「丟臉」
「妳才幾歲?」
「有沒有羞恥心」
「有臉對得起父母嗎」
「好隨便」
「妳害了自己也害了另一個生命」
「妳把人生毀了」
「對得起良心嗎?」
「沒有能力養,生什麼孩子?」


保險套
每次都要用
需全程使用


避孕藥
事前:分為28顆與21顆兩種
事後:24小時內服用最佳

子宮避孕器
須由醫師安裝
